近日,中国国家天文台与阿里云联合宣布推出国际上首款太阳大模型“金乌”,标志着太阳物理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该模型基于阿里云开源的通义千问(Tongyi Qianwen)框架打造,针对M5级太阳耀斑的预测准确率超过91%,达到该级别预报的全球最高水平。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精度,也为应对太阳活动引发的潜在地球影响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金乌”大模型以海量的太阳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家天文台在太阳物理领域的深厚积累,利用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的强大计算能力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太阳耀斑发生的高效预测。M5级耀斑作为太阳活动中较为强烈的级别,可能对地球的通信系统、卫星运行及电力网络造成显著干扰,其精准预报一直是空间天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此次“金乌”模型在M5级耀斑预测上的突破,显示出其在处理复杂天文数据和提取关键模式方面的优越性能。
据相关信息透露,“金乌”模型的研发过程中,国家天文台提供了包括太阳磁场、光谱及多波段成像在内的大量高质量观测数据,而阿里云则贡献了其先进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AI算法支持。通义千问作为一款开源大语言模型,其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为“金乌”的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驱动的方法,该模型能够从历史数据中识别耀斑发生的前兆特征,并对未来24至48小时内的耀斑事件进行概率预测。
专家分析指出,“金乌”模型91%以上的M5级耀斑预报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有了显著提升。此前,国际上基于物理模型和统计方法的耀斑预报系统在强耀斑预测上的准确率通常徘徊在70%至85%之间,而“金乌”通过AI技术的引入,成功突破了这一瓶颈。这一成果的实现,可能与模型对太阳活动复杂非线性关系的更好捕捉能力有关,尤其是在处理活动区磁场演化、多波段辐射变化等关键参数时表现出色。
此次合作也被视为中国在空间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国家天文台表示,“金乌”不仅是科研工具,还将逐步应用于实际的空间天气预报服务,为航空航天、电力行业及公众提供更可靠的预警信息。与此同时,阿里云强调,通义千问的开源特性使得“金乌”模型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未来有望进一步优化并推广至其他天文研究领域,如太阳风预测或行星际空间天气监测。
然而,业内人士也指出,尽管“金乌”在M5级耀斑预报上表现优异,其对更高级别(如X级)耀斑的预测能力以及长期稳定性仍有待验证。此外,模型对实时数据的依赖性可能对其在偏远地区或数据获取受限环境下的应用构成挑战。国家天文台与阿里云团队表示,后续将持续改进模型算法,并计划引入更多国际观测数据,进一步提升其全面性和鲁棒性。
“金乌”大模型的发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太阳物理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空间天气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标杆。随着太阳活动第25周期逐渐进入高峰期,这一模型的推出恰逢其时,或将为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太阳活动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