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更好发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平台)服务社会、支撑监管的作用,着力保障家长学生和各方合法权益。
(一)政策核心要点
教育部日前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构建起覆盖培训全流程的数字化监管体系。该办法通过"一网三端"架构(官方网站+家长/机构/管理三端APP),打造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着力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监管效能。
(二)平台功能架构
多主体服务系统:
家长端:课程筛选、在线支付、退费维权、服务评价
机构端:课程发布、数据管理、合规运营
管理端:资金监管、风险预警、执法监督
数据互通机制:
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通道,实现教育部门、金融机构、培训机构数据实时对接,形成监管闭环。
(三)运行保障体系
三级服务体系:
中央层面: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维保障
地方层面:属地化管理、政策落地执行
机构层面:专业客服支持、合规运营维护
(四)创新监管模式
资金安全机制:
预收费银行存管
"先学后付"试点
快速退费通道
质量保障措施:
从业人员准入审查
培训材料动态抽查
机构信用评级公示
(五)社会协同治理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参与技术研发,支持优质机构纳入课后服务资源库,建立"红黑名单"制度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当前平台已接入合规机构超12万家,服务覆盖千万家庭。
(六)服务承诺
平台面向各方提供免费基础服务,支付环节遵循金融规范。设立专项服务团队,建立7×24小时响应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该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校外培训治理进入数智化新阶段,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双减"政策深化落实,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技术赋能的现代化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