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河南省2025年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提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应用场景开发为抓手,通过强化算力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池和算法库建设,着力构建垂直领域大模型体系,培育高价值应用示范项目,全面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确立中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标杆地位。
在教育领域智能化转型方面,《工作要点》围绕医疗、教育、制造、文旅等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整合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资源共建行业级数据资源库,重点开发专业领域语料库和高规格数据集。具体到教育智能化工程,规划建设教育管理服务垂直大模型体系,开发覆盖教学全场景的智能应用系统,涵盖智能助学、AI助教、管理优化、科研支持等核心功能。同步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改革,构建基于知识图谱和大模型技术的智慧课程体系,创新开展虚拟教研协作模式。
科研创新领域部署显示,河南省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力量,聚焦材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研究、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建设具备先进算力的科学研究计算平台,重点培育专业领域垂直大模型。该平台将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支撑体系。
人才培育体系呈现系统化布局。政策明确将引进国际顶尖AI人才纳入省级人才工程,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高等教育改革方面,要求在本科阶段设置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启动智慧课程建设试点,开发国家级AI在线精品课程,加速推进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职业教育领域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产教融合新范式。值得关注的是,河南省将遴选优势高校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学院,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特区。
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布局持续加速。2024年初安徽省宣布将人工智能纳入本科必修课程体系。北京、天津等地高校已在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更值得注意的还有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方案,明确自2024年秋季起全市中小学将系统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标志着AI人才培养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