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 日,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了一系列旨在加速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会上透露,广东将以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全面启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动计划。这一政策不仅彰显了广东在新兴技术领域的雄心,也为其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产业集群注入了新的动力。
根据《政策措施》,广东计划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和安全等多个领域广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过“人工智能+”行动,广东将推动AI技术与实际场景深度结合,例如利用智能算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医疗诊断效率,或通过AI驱动的交通管理系统缓解城市拥堵。同时,在“机器人+”行动中,广东将围绕工业、农业、城市管理、医疗、养老服务以及特种作业等领域,挖掘和开放更多应用场景,鼓励机器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全面渗透。例如,在工业领域,智能机器人有望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养老服务中,陪伴与辅助机器人或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广东还将依托省内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专项试点工作。政策明确提出,每年将遴选一批优秀的工业领域大模型及应用解决方案案例,每个案例最高可获得 800 万元的资金奖励。这一举措旨在激励企业研发和应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AI技术,推动广东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专家分析,这一奖励机制不仅能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还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技术团队和资本关注广东的产业生态。
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和科技大省,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此次政策旨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据悉,广东还将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业内人士指出,《政策措施》的发布恰逢其时。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竞争加剧,广东此举不仅是对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发展智能经济的积极响应,也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布局。然而,政策的实施仍面临一定挑战,例如跨领域协作的复杂性、技术落地成本以及高端人才的供给问题。相关部门表示,后续将出台细化措施,确保政策的高效执行。
此次《政策措施》的推出,被视为广东迈向智能经济新阶段的里程碑。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动的深入推进,广东有望在教育医疗、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树立标杆应用案例,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