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米尔·马列维奇
1879 年,基辅(乌克兰) – 1935 年,列宁格勒(俄罗斯)
抽象艺术的先驱
1915 年 12 月,卡西米尔·马列维奇 (Kasimir Malevitch) 与让·普格尼 ( Jean Pougny)在圣彼得堡合作举办了一次展览,与其他约 30 幅作品同时创作了这幅画。通过这次活动,他自己将其命名为“ 0.10”。最后一次未来主义展览”,他打算与西方先锋派决裂,超越这种对立,寻找“形式的零”,也就是说从头开始,开始重建,而不是革命性的或粉碎性的。 ,但无穷小。在那里,他首次展示了他的抽象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一种处于虚无边缘的艺术理念,一种被认为是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界面的虚无。寻找超越物体世界的至高存在,马列维奇的艺术,至上主义,通过消除一切使绘画偏离其意义的东西来净化绘画。
对于十字架在这种至上主义思想中的作用,马列维奇在他的理论著作中进行了回顾性的解释。这是他的造型系统的基本元素之一,“第二个基本的至上主义元素”,第一个是圆形。至于正方形,它构成了系统的绝对所指,即所有视觉单位所源自的零形式。圆来自于正方形的旋转,而十字则是通过将正方形分成两个矩形而得到的,其中一个矩形相对于另一个矩形旋转90°。
但这些指示所唤起的几何严谨性因画家在画布上引入的不规则性而得到缓和。树枝的不确定轮廓、轻微的倾斜、不稳定的平衡也让我们将马列维奇整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十字架视为一个充满情感的元素。雕塑家安托万·佩夫斯纳 (Antoine Pevsner)在 1918 年一位艺术家朋友的葬礼上透露的话语中证实了这一点:“当他看到我时,他低声对我说:我们都会被钉在十字架上。我已经准备好了我的十字架。你肯定在我的画中注意到了这一点。»
传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出生于乌克兰,父母有波兰血统,他首先就读于一所农业高中,这段经历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并非没有意义,因为正如他在自传中指出的那样,正是在观看农民装饰他们的房屋时,他被艺术和绘画所吸引。
1896年,他进入基辅绘画学校,然后于1904年前往莫斯科,在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学习课程。在“钻石杰克”或“队列”等对现代主义绘画研究感兴趣的艺术协会中,他从俄罗斯原始绘画中汲取灵感,先后了解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绘画风格,并于1913年开始用圆柱形形状,发明了立方未来主义,是法国和意大利趋势的真正俄罗斯综合体。
在这种模仿的背景下,他为1913 年 12 月在圣彼得堡上演的前卫歌剧《胜利太阳》设计了服装和装饰。正是在这个场合,他在白色背景上画了他的第一个黑色方块,在装饰的整体经济中,它具有取代图标的功能。他随后的作品,直到 20 年代末,都包括描绘这一姿态的艺术、理论和哲学后果。正如他在1915年春天参加的《电车V》展览图录中所言,“作者并不知道他的画作的内容”,他只是在回顾时才明白它们的意义。
1915 年秋天,他展出了约 30 件激进、抽象和极简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秘密创作的。为了限定它们,马列维奇从拉丁语“supremus”发明了“至上主义”一词,它首先与一种哲学潮流“超自然主义”相关,旨在定义事物不可见的本质。
1927年,他进行了唯一一次西方之旅,先到华沙展出画作,然后又到柏林,并从柏林被紧急召回苏联。他将自己的所有作品和文件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随后于 1958 年将它们交给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马列维奇的作品得以在西方得以保存,直到 1970 年代逐渐被重新发现,部分归功于这一事件。
从1928年开始,他创作了一系列代表农民的画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年代,这无疑是出于政治原因。事实上,通过这些画作,马列维奇谴责了五年发展计划所倡导的技术文明对农村世界的暴力入侵,这与他在第一批农民画中歌颂劳动的高贵以及人与大地的和谐不同。
1930年,他被暂时监禁,导致他的朋友烧毁了他的许多手稿。除了 1935 年举办的最后一次展览展示了他近期画作的精选作品外,直到 1962 年他的作品才不再在苏联展出。
按照他完全策划的至上主义仪式,他被安葬在一口棺材里,棺材上装饰着一个方形、一个圆形,盖子上有一个十字架(十字架已被当局拆除),穿着白衬衫、黑裤子和红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