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则高建华老师的观点,高老师说:
“开会不解决问题。开会更多的,要么是讨论,要么是告知,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你把大家都叫这来,每个人都不愿意说真话,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大家想一想,做着一屋子人,你敢说真话吗?你就要掂量掂量:说这话会不会得罪人?说这话政治上是否正确?说这话会不会显得我没水平……他有一百个理由不说话。就算说话,咱说点不疼不痒的。这就是开会换来的结果。真想解决问题,就是小范围去深挖,大家促膝长谈,推心置腹,都有讨论的机会。所以这个形式,一定不是开会,是大家平等的坐在一起,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这种才能真的解决问题。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理解,开会不是万能的。”
刘润老师也曾说过一个类似的观点:
公司最大的内耗,就是养了一批伪高管。伪高管最喜欢做什么?开会,开会,开会。
所谓“开会”,通常是即兴会议或无结果会议。
心血来潮召集一批人去开会,去了才发现,会议内容跟一些人的工作无关。
无结果会议,长篇大论,没完没了,全是废话。1分钟能讲明白的事,绕来绕去起码要讲5分钟。看似说了挺多,实际上没有提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或结论。
我的会议PPT,每页的页脚都会加上这句话:
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但是,说实话,我非常不喜欢在会议上讨论问题,我更多是把会议作为一次告知会,尽量减少讨论时间。
所以,我组织的会议,一般都是很枯燥的。但是,很高效,很多干货。
我是怎么做的呢?
在会议前,我会提前收集问题,并准备会议大纲,以及规定汇报框架。
我要求的汇报框架,是一个“三段论”。
以月度会议为例。
第一段,上月计划完成情况如何。超预期完成,符合预期完成,还是未完成?
第二段,经验分享,超预期完成的,做对了什么,有什么值得分享给大家的?未完成的,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改善措施,准备什么时候再完成。
第三段,本月工作计划,重点做什么,需要哪些人协作,需要什么资源支持。
这样的三段论,可以看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是一个告知而已。其实,这个会议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
因为功夫都在会议前。
要写好这“三段论”,首先就要求严格执行计划,因为如果没有达成计划,会议上第一个环节就是出糗。
为了不出糗,怎么办?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首先自己要想办法做好,如果做不好遇到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向上寻求帮助。
所以,我会花大量时间放在日常的“1V1会议”上,针对他们的计划,给他们辅导,给他们资源,给他们支持;针对他们的问题,帮他们梳理思路,总结经验和教训,教他们工作方法,给他们工作工具。
因为是私下“1V1沟通”,不需要顾虑他人感受,可以在相互宽松的氛围里做坦诚沟通,更容易获得真实信息,策略也会更加有效。
解决了第一段的工作计划,第二段的经验分享和第三段新的工作计划,也就水到渠成。
为了会议而会议,会议结束,只留下了一堆观点,关键时刻却只会踢皮球。
员工累,经理累,高管累,人皆累。
德鲁克说,那些真的懂如何开会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会议,而不是去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