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企业中,众多部门和业务线构成了复杂的组织架构。不仅是阿里巴巴的淘宝或腾讯的微信,大企业通常涉足数百个不同的领域,其中一些盈利,而另一些则亏损。尽管如此,亏损项目往往居多。
大型企业的运作方式常常遵循这样的模式:高层领导确定了一个有利可图的方向,例如视频游戏行业,接着公司便会在这个领域大量招聘人才,并投入巨资,比如一年投资一千万,目标是在三年内实现盈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可能有机会加入这家企业的游戏部门。然而,初入大企业的员工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觉得自己运气好到了极点,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感觉不那么乐观。
由于业务线的新成立,公司会招聘大量员工,并判定这项业务在三年内能够盈利。高层领导在这方面的自信,往往并非基于确凿的信息,他们自己也常常感到迷茫。同时,高层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许多投资者年岁已高,对互联网行业的理解有限,他们的决策往往缺乏根据。即使是那些了解互联网的高层,他们的眼中也只有赚钱。每次会议结束,你可能会对他们荒谬的想法感到沮丧,但作为员工,你还是不得不执行这些计划。
企业高层经常开会,然后把目标简单粗暴地传达给中层管理人员:“今年我们要实现十亿的目标!”
面对这样空洞的目标,中层管理人员会采取相应的策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制作PPT,反复修改,直到高层认为这些PPT看起来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PPT虽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但最终,当实际业务无法达到预期的盈利时,这些精心制作的PPT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这时,那些未能盈利的业务线往往会被裁撤,员工也会被解雇。
公司会在资本市场上使用这些PPT来吸引投资,即使其中大多数业务线最终亏损,只要有一条能够盈利,高层就认为是成功的。
这种做法反映出公司高层的心态——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哪个业务会成功。这就像是生多个孩子,希望其中至少有一个能够成功。对于那些不成功的“孩子”,公司会选择放弃,并继续寻找新的机会。
这种循环持续进行——新的业务线被开辟,大量招聘新人。在这个过程中,大型企业的品牌吸引力确保了总有人愿意加入。即使大规模裁员发生,他们仍然能够轻松招募到新员工。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利用现有团队来发展新业务呢?在高层领导看来,现有团队已经失去了价值,因为他们在过去的三年中未能实现目标。于是,这些团队和他们的成员往往会被裁撤。
公司继续推出新的业务线,并且倾向于招聘应届生,因为他们相对容易管理,且在面临裁员时更易处理。这与招聘经验丰富的员工相比,他们更不可能对公司提出挑战。看似高薪的职位实际上隐藏着低廉的用工成本。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些话呼吁企业在裁员时慎重考虑,同时也希望企业不要盲目招聘。
愿你,眼里有花开,生活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