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蒙德里安
1872 年,阿默斯福特(荷兰) – 1944 年,纽约(美国)
抽象艺术的先驱
这幅画虽然相对于 1914 年左右蒙德里安向抽象主义的转变来说较晚,但却说明了他的方法的独特性。受自然受内在结构支配这一观念的启发,蒙德里安一生都在寻求展示一个组织和原始力量的网络,该网络摆脱了存在特有的不规则性。他的绘画包括以精致的方式研究它们,从而产生激进的几何抽象,其词汇自 1917 年起就已存在。
在1937年的《构图II》中,他继续研究两种巨大的矛盾张力,水平的和垂直的,据他说,这两种张力是世界的基础,他的研究越来越转向动态平衡的思想。为此,他将相交的黑线相乘,并在配重系统中使用彩色平面。
线条的交汇,以及均匀涂色的彩色部分,肯定了画布的平整度,给人一种稳定的印象。但由于线条宽度的变化,振动的视觉效果使白色空间变得空洞,并使画布产生运动的错觉,通过表面末端红色和蓝色平面的排斥来增强效果。
随后,蒙德里安用彩色线条代替黑色线条,强调了画面的动态效果,赋予了画面耀眼的生命力。
蒙德里安在纽约流亡期间创作了这幅画,象征着他最后的时期。通过发现这座城市,特别是它的夜间图像,标志和汽车前灯的灯光强调了它的正交平面,蒙德里安遇到了一种风景,这为他的绘画提供了理由。
纽约就像是对他的论点的证实,即宇宙的本质被简化为几何结构。但这种城市模式使他将结构视为永恒的运动,他通过对线条网络的颜色进行表达来表达这一点。在纽约市,蓝、红、黄线相互交织,时而在上方,时而在下方,按照动态逻辑。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这种新的写作产生了由多种颜色小方块组成的网格和线条,以受爵士乐和布吉伍吉启发的疯狂节奏在画布的整个表面上循环。蒙德里安由此宣告了动态艺术的出现。
传很早的时候,皮特·蒙德里安就效仿他的一个叔叔,想成为一名画家,而且只是一名画家,尽管他父亲不同意。为了确立自己的职业并资助学业,他同意在中小学教授绘画。
1893年,他进入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课程,主要画风景。但这些实践并不能满足他的好奇心,他开始了对绘画应该是什么的探索,直到二十多年后才达到顶峰。在这个充满尝试和不确定性的伟大时期,蒙德里安尝试了所有古典和现代的绘画风格,从最完美的现实主义到他从巴黎同胞基斯·范东根那里借来的野兽派。但他也经历了象征主义、印象派、点画派,同时创作了许多深奥的画作,这些画作阐释了蒙德里安从 1900 年起就坚持的神智学戒律。
1912 年,他搬到了巴黎,在那里他发现了立体派画家的最新研究,他们质疑将空间转化为画布表面,并尝试了抽象的极限。蒙德里安通过研究黑线网络走上了这条道路,在立体主义者中,黑线网络使得巩固现实的各个方面成为可能。
1914 年,当他在荷兰栋堡的乡村度假时,战争让他大吃一惊,迫使他留在自己的国家。然后,他利用在巴黎学到的经验教训,并于 1917 年得出了自己的构图方法,该方法以数学公式的方式显示了他认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东西:白色背景上的正交线条画,原色填充某些部分。
直到 1944 年去世之前,他一直使用这个他称之为新造型主义的词汇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