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泪》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浓郁陕西流派风格的古筝独奏曲,以下是对这首乐曲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姜女泪》
别名:《长城调》
所属流派:陕西筝派
创编者:周延甲
乐曲来源:陕西郿鄠(也叫“眉户”)音乐中的《慢长城》、《快长城》、《长城过门》等声腔和曲牌连缀而成
编曲时间:关于编曲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79年,另一种说法是1984年。其中,1984年的说法更为普遍,因为在这一年周延甲先生将曲名改为《姜女泪》。
二、乐曲结构
《姜女泪》全曲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引子:哀怨的散板,像戏曲中的滚白,由低音而高音的上下两句构成,警示了孟姜女悲戚苦痛的生活。
《慢长城》:悲苦的较慢的慢板,从第26小节后,速度渐快,情绪渐趋激动,直到节奏快一倍的第50小节。
《哭长城》:第一部分是哭诉的快板,像戏曲中的流水板;第二部分旋律简化了,但情绪更强烈,是愤懑的快板。在第147小节(或149小节)后是《长城过门》的变奏,紧接主音(徵)和正(商)副(宫)支柱音的强调,把音乐推向高潮而结束。
三、演奏技巧与风格
音阶与调式:整首乐曲均用苦(哭)音音阶,因此全曲的Fa音要微升,si音要微降。在演奏中,Fa、si两个偏音上必须强调颤音,甚至重颤。
技法特点:北方筝多用夹弹,利于左手滑颤效果的发挥。左手大指和食中名三指的交替频繁按颤揉滑,或八度、或四度、三度、二度不等,是音乐连续的必然。撮弦是筝这个乐器的惯用手法,不可强调提弹的方法、颗粒性强的发音效果,因为不适合陕西的苦音乐曲。
旋律与间奏:陕西筝曲属声腔体旋法,乐曲中,旋律与间奏(过门)往往混为一体,都应视为音乐的组成部份。要处理好力度、速度的变化,使音乐表现完整而统一。
风格特点:陕西筝派多情且多为抒情性的歌唱,音乐旋律下行时,要悠扬连绵,奏出弓弦乐器上搂弦变音拖腔的效果,达到重韵轻声的目的。
四、背景故事
《姜女泪》的编曲灵感来源于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故事,通过古筝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生动地展现了孟姜女悲戚苦痛的生活和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同时,这首乐曲也体现了陕西筝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影响与评价
《姜女泪》作为陕西筝派的重要代表曲目,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它不仅在古筝演奏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还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古筝演奏家都将其视为经典曲目进行演绎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