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昂丝与她击败的古典艺术家一起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格莱美奖得主
2 月 5 日,音乐界第 65 届格莱美奖在洛杉矶举行的盛大颁奖典礼上揭晓。在这些类别中,最杰出的包括最佳唱片奖,由利佐的《关于该死的时间》获得;最佳专辑,由 Harry Styles 的《Harry's House》获得;最佳歌曲则颁给了 Bonnie Raitt 的《Just Like That》。
但成为颁奖后所有头条新闻的是碧昂丝。她荣获四项大奖,分别是最佳舞曲录音(《Break My Soul》)、最佳舞曲/电子专辑(《Renaissance》)、最佳传统 R&B 声乐表演(《Plastic off the Sofa》)和最佳 R&B 歌曲(《Cuff It》) ,使她的职业生涯获得了 32 项格莱美奖和 88 项提名,创历史最高纪录。
但碧昂斯最终击败的并不是弗兰克·西纳特拉、史蒂夫·旺德、保罗·西蒙或泰勒·斯威夫特(他们都曾四次获得年度专辑奖),而是古典指挥家乔治·索尔蒂(1912-1997)。
索尔蒂是一位匈牙利裔英国指挥家,尤其以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法兰克福歌剧院、皇家歌剧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出而闻名。他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议的人物,他在排练中的严格要求,再加上他的秃头,为他赢得了“尖叫骷髅”的绰号。
然而,毫无疑问,索尔蒂的方法产生了成果,这一事实在他的格莱美奖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 74 项提名和 31 次胜利。
他作为歌剧指挥的卓越地位在这些奖项中得到了体现,其中包括瓦格纳的《纽伦堡名歌手》、《罗恩格林》和《女武神》的最佳歌剧录音;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和威尔第的《阿依达》。在歌剧院的世界之外,索尔蒂对人声的喜爱在他获得的格莱美最佳合唱表演奖中可见一斑,其中包括巴赫的《B小调弥撒》、海顿的《创作》、勃拉姆斯的《德国安魂曲》和威尔第的《安魂曲》。他的管弦乐作品包括完整的贝多芬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完整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当然,索尔蒂比碧昂斯有一个优势——他的 31 场胜利是在他持续 50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取得的(他去世时享年 84 岁)。年仅 41 岁的碧昂斯可以期待更多年的音乐创作。毫无疑问,还有更多的格莱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