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的兴起给世界带来了兴奋和焦虑。对这些突破性技术所带来的可能性感到兴奋。担心我们中有多少人会被他们解雇。哪些工作是人工智能可以做的,哪些工作是人工智能不能做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表示,27% 的工作依赖于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技能。虽然机器人工具几十年来一直在影响蓝领工作,但新的人工智能系统将做与白领工作类似的事情,从律师、经济学家到作家和行政人员,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一项新的研究可以作为参考的话,那么在一个行业中,人类可能比机器人表现得更好,至少目前是这样,那就是宗教。虽然人们可能会觉得将宗教称为产业很滑稽,但每个宗教团体都需要人类为其运作而努力。从牧师到传教士,宗教是通过许多人的不懈努力得以维持和传播的。
机器人传教士和人工智能程序提供了分享信仰的新方式,但发表在《实验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它们会削弱可信度,并减少对依赖它们的宗教团体的捐款。
宗教中的人工智能
京都高台寺的 Mindar 人形机器人拥有一张类似人类的硅胶脸、会动的嘴唇和眨眼的眼睛。它用于宣讲 25 分钟的心经讲道,并伴有灯光和声音表演。它的开发成本近 100 万美元,由与寺庙合作的日本机器人团队于 2019 年创建。
但研究发现,成本要高得多——机器人可能会减少对寺庙的捐款。研究人员对 398 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他们在听到明达或人类牧师的祈祷后离开寺庙。前者发现明达尔的可信度较低,并且比那些从人类牧师那里听到的人捐赠的捐款更少。
在新加坡一座道观进行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在 239 名参与者中,一半人听到了一个名为 Pepper 的人形机器人发表的布道,而另一半则听到了一位人类牧师的讲道。该机器人再次被认为不太可信,并激发了较小的捐款。此外,听过机器人布道的参与者也表示,他们不太可能分享机器人的信息或分发传单来支持寺庙。
第三次实验是在更西边进行的。274 名来自美国的基督徒参与者在线阅读布道。其中一半被告知它是由人类传教士写的,而另一半则被告知它是由高度先进的人工智能程序生成的。第二组报告说,它的可信度较低,因为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程序缺乏像人类一样思考或感觉的能力。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约书亚·康拉德·杰克逊 (Joshua Conrad Jackson) 表示:“我们的最终研究是在 ChatGPT 发布时进行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测试人们在得知布道是由大型语言模型而不是人类编写时会如何反应。”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indianexpress.com 。
“我们的研究表明,当法学硕士撰写布道时,人们对自己的宗教身份和礼拜场所的忠诚度降低,这表明使用 ChatGPT 撰写布道的传教士可能会疏远他们的会众(除非他们能够保守灵感来源的秘密) ,“ 他加了。
这对所有宗教都适用吗?
在 2020 年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高台寺寺院管理员后藤天照谈到了佛教哲学如何独特地适合拥有机器人传教士。“在基督教中,上帝创造了人。因此,如果人创造了人,那就就像创造了弗兰肯斯坦一样。因此,人创造上帝是不可接受的。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对上帝的看法不同。在西方,信仰是上帝本身存在。在佛教中,我们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后藤说。他补充说,佛教是一种“经验”宗教,佛教徒只相信他们看到和经历过的东西。
但正如我们从研究中看到的那样,后藤关于佛教与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兼容的预测可能有点为时过早。它还告诉我们,道教和基督教似乎也是如此。印度最大的两个宗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又如何呢?杰克逊相信该研究的结果也将反映在那里。
“我同意 Tensho 的观点,而且我想补充一点,日本对机器人技术的好感度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高。鉴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的结果似乎有可能对生活在其他国家的印度教徒或穆斯林产生更大的影响,”他说。
这是什么意思?
将敏达引入高台寺的目的之一是吸引年轻人重新回归宗教。皮尤研究中心 2018 年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在 41 个国家中,年轻人比年长的成年人更不可能认同任何宗教团体。(在印度,40 岁以上和 40 岁以下的人之间没有发现差异)。
但这项研究表明,接触像明达尔这样的机器人牧师可能会减少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宗教信仰。杰克逊认为,这意味着礼拜场所未来可能面临两难境地:是否应该安装吸引年轻人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传教士,同时也会减少会众的忠诚度。
牧师、传教士、萨满和其他宗教精英都充当了文化典范。他们不仅重复其信仰的教义,而且还体现这些原则并使它们合法化。宗教理论认为,这些宗教精英可能有助于宗教团体获得其追随者的高度承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可能还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