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腰鼓
- 风格特点: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较小,节奏较为舒缓,整体风格类似秧歌。
- 表演动作:以扭为主,重扭轻打,动作较为柔和,注重身体的摆动和节奏的把握。
二、武腰鼓
- 风格特点: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动作幅度大,节奏快速且强烈。
- 表演动作: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甚至包含腾空飞跃等高难度技巧,展现出英武、激越的风格。
三、路鼓
- 表演形式:是一种行进鼓,以行为主,行打结合。
- 动作特点:动作简单明了,常用“一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
四、场地鼓
- 表演形式:在广场或指定场地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动作特点:排列整齐、动作连贯,但灵活别致,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和尚游门”等。
五、舞台鼓
- 表演形式:在舞台上表演,通常人数从8到12不等,时间短、内容精练,对表演者的技术要求高。
- 动作特点:动作更加精炼和标准化,以展现最佳的舞台效果。
六、流派特点
- 南派与北派:
- 南派:主要由西河口乡、砖窑湾乡、高桥乡、楼坪乡等四个南部乡镇组成,风格上更注重腿部动作,跳跃时腿部像弹簧一样弹起。
- 北派:由沿河湾、真武洞、建华等北方城镇组成,风格上更注重头部动作,摇头晃脑,欢快搞笑。
- 东川派与西川派:
- 东川派:以真武洞、谭家营为代表,表演时手臂挥动幅度大。
- 西川派:以西河口山望河为代表,注重腿部动作,跳跃时腿部动作有力。
七、动作与技巧
- 基本动作:包括小缠腰、大缠腰、缠腰过裆、马步跳跃、击鼓射雁跳、侧蹬腿、前蹬腿、十字梅花、跑跳步、劳动步、走路步、十字步等。
- 表演技巧:强调“六劲”——摇头晃脑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
八、音乐特点
- 伴奏乐器:安塞腰鼓的音乐伴奏主要有打击乐(如大鼓、小锣、小钹)和管乐(如唢呐)。
- 鼓点节奏:常见的鼓点有“路鼓”“二流水”等,每种鼓点都有相应的腰鼓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