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音大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祖先是一种名为“Dulcian”(柔声管)的乐器。这种乐器最早起源于中亚地区,后来传入欧洲,并在古希腊时期演变成双排管身的管乐器“aulos”。然而,现代低音大管的直接前身是在16世纪由意大利人Alfanio改良的低音双簧管。他将这种较长的乐器从中分开,并通过U形管连接两支管子,形成了类似现代低音大管的基本结构。
第一支低音大管(也称倍大管)于1616年由柏林的乐器制造师H.什策伯(Heinrich Scherer)成功创制。这种乐器的音域比普通大管低八度,管体弯曲成多节,喇叭口朝下,便于演奏和携带。到了18世纪,低音大管经过多次改良,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形态。
总的来说,低音大管的发源地是欧洲,其发展与意大利和德国的乐器制造工艺密切相关。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