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形状分类
- 圆柱筒形鼓:
- 大鼓:体积较大,声音低沉,常用于祭祀、庆典和戏剧伴奏。
- 板鼓:鼓身较短,单面蒙皮,声音高亢,常用于戏曲伴奏。
- 细腰筒形鼓:
- 腰鼓: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常用于舞蹈和民间表演。
- 排鼓:由多个大小不一的鼓组成,音色丰富,常用于民族乐队和歌舞伴奏。
- 浅筒形鼓:
- 花盆鼓:鼓身上大下小,形似花盆,声音浑厚,常用于戏曲和器乐合奏。
- 点鼓:鼓框厚实,两面蒙皮,声音清脆,常用于昆曲清唱。
- 锅形鼓:
- 纳格拉:铁制鼓身,上蒙羊皮,常用于维吾尔族等民族的音乐表演。
- 缸鼓:鼓身较大,形似花盆,声音低沉,常用于民间器乐合奏。
- 箍圈形鼓:
- 八角鼓:鼓框为八角形,单面蒙皮,常用于北方地区的曲艺表演。
- 太平鼓:形如团扇,下置一柄,常用于民间歌舞。
- 萨满鼓:圆盘形鼓面,蒙动物皮,常用于萨满教祭祀仪式。
二、按文化背景分类
- 中原地区传统鼓:
- 堂鼓:用于祭祀、庆典和戏剧伴奏。
- 板鼓:用于戏曲伴奏。
- 少数民族鼓:
- 象脚鼓:傣族传统乐器,形似象脚,常用于舞蹈伴奏。
- 长鼓舞:瑶族传统乐器,鼓身较长,常用于民间舞蹈。
- 手鼓(达卜):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圆形鼓身,常用于歌舞伴奏。
三、按用途分类
- 祭祀用鼓:
- 土鼓:最早形态的鼓,用于祭祀活动。
- 铜鼓:用于祭祀和庆典,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 舞蹈用鼓:
- 腰鼓:便于携带,常用于舞蹈表演。
- 太平鼓:用于民间歌舞。
- 戏曲伴奏用鼓:
- 板鼓:用于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伴奏。
- 花盆鼓:用于戏曲和器乐合奏。
四、古代文献中的鼓
- 六鼓:雷鼓、灵鼓、路鼓、fen鼓、gao鼓、晋鼓。
- 四金:金绰、金锚节鼓、金饶止鼓、金铎通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