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术语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音乐智慧。下面,咱们就用大白话,通俗易懂地聊聊这些术语。
首先说说“五声”,也叫“五音”。这五个音级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它们就像咱们中医里的五行一样,代表着古代朴素的整体化美学观。这五个音阶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最基本的旋律框架,每个音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比如宫音深沉稳重,像是大佬在发话;商音悲凉哀怨,像是秋风扫落叶;角音激昂高亢,像是号角在长鸣;徵音明亮欢快,像是春日里的暖阳;羽音轻柔飘逸,像是羽毛在轻拂。
再来说说“宫调”。宫调是古代音乐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这七声中的任何一声为音阶起点,构成的一种调式。以宫声为起点的调式就叫“宫调式”,其他各声为主的则叫“调”,比如商调、角调等。这些宫调就像不同的音乐风格,给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
接下来是“十二律”。这是古代的定音方法,用三分损益法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这十二个音律从低到高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等等,一直到应钟。它们又分为阴阳两类,奇数的叫阳律,偶数的叫阴律。这些律名不仅代表了音高,还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界和社会伦理的深刻理解。
此外,还有“俗乐”和“雅乐”。俗乐就是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像是宫廷宴会时用的“燕乐”。而雅乐呢,则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它代表着正式、庄重和典雅。
这些中国古代音乐术语啊,就像是音乐世界里的一个个小密码,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