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厚,一位在中国民族管乐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其卓越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管子教学、演奏和科研方面,更在于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管乐与打击乐教研室主任,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厚自1964年起便致力于管子教学,成为中国首位管子专业教师。他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建立了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管子演奏人才,成为国内外演奏团体的中坚力量。
在教学方面,胡志厚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学生在全国民乐调演和中国民族乐器大赛中屡获殊荣,展示了他在管子教学上的深厚功底和独特方法。他主编的《中国民族乐器博览──管子曲集》和理论专著《论管子演奏》,更是为管子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材和理论指导。
在科研方面,胡志厚对民族音乐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山区,向艺人学习,使《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和《山西恒山笙管乐》等古老乐种得以复生,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演奏艺术更是将管子由民间地位提升至学院及艺术展演层面,充分展示了管子的艺术魅力。
此外,胡志厚还积极投身于国际文化交流,多次应邀赴国外演奏,并受到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电台的专题报道。他的管子演奏艺术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认识和理解,引起了国内外多方面的重视。
鉴于胡志厚对管子音乐艺术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国家文化部部级优秀专家称号、国家人事部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中央音乐学院杨雪兰教育奖以及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他的艺术经历已被《中国音乐词典读编》收录,成为民族音乐领域的典范。
胡志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他的努力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民族管乐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