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布拉黑尔(德语:Boris Blacher,1903年1月19日—1975年1月30日),又译布拉赫,德国作曲家。
生平
布拉黑尔生于中国东北的牛庄镇(位于今日辽宁省营口市),有俄罗斯人、爱沙尼亚人和德国人的血统。他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亚洲地区度过了头几年的生活,并于1919年在哈尔滨定居。1922年,他完成学业后,前往柏林学习建筑和数学。两年后,他开始学习音乐,跟随弗里德里希·科赫学习作曲。纳粹掌权后,他被指控写颓废音乐,并失去在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教学职位。
1945年,他的教职得到恢复,后来还成为柏林艺术学院院长。他的学生包括阿里贝特·赖曼、尹伊桑、克劳斯·胡贝尔、戈特弗里德•冯•埃内姆和卡列维•阿霍等。
布拉黑尔的儿女包括德国女演员塔蒂亚娜·布拉黑尔和小提琴家科利亚·布拉黑尔。
布拉黑尔于1975年在柏林去世,享年72岁。
作品
主要作品包括:
1929年:哈贝梅亚嘉(Habemeajaja),室内歌剧,1987年首演
1931年:Streichtrio, drei Studien über jüdische Volkslieder
1932年:Kleine Marschmusik
1934年:阿拉·玛西亚(Alla Marcia)
1937年:管弦乐团的音乐会音乐
1938年:《交响曲》
1938年:一幕舞《La Vie》
1940年:歌剧FürstinTarakanowa
1940年:弦乐四重奏第二号
1943年:罗密欧与朱丽叶,室内歌剧,1950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演
1943年:德雷·普萨尔曼(Drei Psalmen)用于男中音和钢琴(诗篇142、141和121)
1945年:为弦乐和6打击乐器演奏Partita
1946年:基里亚纳(Chiarina),一部芭蕾舞剧
1946年:Die Flut(德语)无线电歌剧
1947年: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Paganini) Op. 26
1948年:Die Nachtschwalbe(德语), Zeitoper一幕
1948年:小提琴协奏曲
1949年:哈姆雷特,芭蕾舞剧开场白和莎士比亚之后的三场戏(塔特娜娜·格索夫斯基)
1949年至1952年: Preußisches(童话),芭蕾,歌剧在六个场面
1950年: Lysistrata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三个场景中演出芭蕾舞
1952年:第二钢琴协奏曲(可变米)
1953年: Abstrakte Oper Nr. 1(德语),一幕式实验歌剧
1954年:中提琴协奏曲,Op. 48
1955年:埃里卡·汉卡(Der Mohr von Venedig),芭蕾舞剧,共6幕,莎士比亚之后的尾声
1956年:Orchester-Fantasie Op. 51
1960年:罗莎蒙德·弗洛里斯(Rosamunde Floris),歌剧
1963年:Konzertstück创作五重奏和弦乐
1964年:大提琴协奏曲,由齐格弗里德·棕榈首演
1964年:兹维申费尔·艾因纳·Notlandung,电子歌剧
1965年:特里斯坦(Tristan),芭蕾(Tatjana Gsovsky)的七个场景中的芭蕾舞剧
阿里亚德涅,短歌剧
1969年:阿纳卡奥纳(Alacaona),阿尔弗雷德·坦尼森( Alfred Tennyson撰写的六首关于印度女王阿纳卡奥纳的诗)
1969年:20万塔勒,根据肖洛姆-阿莱汉姆的故事“ Dos groijse Gewins”演唱;在柏林德国歌剧院首演
1973年:伊冯(Princessin von Burgund),伊冯(Yvonne),四幕歌剧
1974年:大型管弦乐团诗歌(1974年),献给Tatjana Gsovsky
1974年:大提琴和钢琴的Variationenüberein Thema von Tschaikowsky(“Rokoko-Variationen”)
布拉黑尔还为哥特佛莱德·冯·艾内姆的两部歌剧创作了歌词。